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- 第三百二十三章 阅兵
第三百二十三章 阅兵
(31+)
看台上上演的那一幕幕小剧场,帝国元首当时是看不到的,不过事后会有专人向他做详细的报告,而且还附带高清的动静影像供他欣赏,广场四周围那一圈摄像机可不是白装的。
作为整场阅兵的核心,在阅兵结束之前,元首是不能离开那座检阅台的,冬季站在那么高的台子上吹冷风,还要时刻保持一副气宇轩昂睥睨天下的模样,老实讲这份活可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。
其实在阅兵开始十五分钟之后,帝国元首心里就有些后悔了,暗责自己为什么会同意这套方案,大冬天的没事装什么波伊啊,要不是今天的阳光足够灿烂,岂不是要活活给冻出鼻涕。
元首的生化身体只是各项素质比较高,着凉了一样会伤风感冒打喷嚏,挨上一枪也会疼的满地乱滚。
徐峻其实对自己的这具身躯也很好奇,但时空管理局当时也没想起给他留一本说明书什么的,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售后三包之类的服务了。
自己拿到的不会是一个三无产品吧,元首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,但也没地方让他去咨询投诉了。
对于那些自称时空管理局的家伙,徐峻现在也没有多少抱怨了,至少对方给了自己另一次生命,而且到目前为止,一切都让他感到满意。
从留学生到帝国领袖,这何止是一步登天的奇迹,虽说其中也有他个人努力的因素,但别忘了如果没有杰克打下的深厚基础,加上突破天际的运气,他根本不可能击败希特勒,更别提带领德国走到今天这一步,徐峻其实已经很知足了。
今天元首的服饰很传统,和以往仪式相比甚至还有些朴素。他穿着一件裁剪合体的蓝灰色陆军将领制服,带着金质纽扣与陆军元帅的红色领章,胸前佩戴着两排功勋略表,衣领间挂着那枚骑士橡叶铁十字勋章。
在这种大型活动场合,元首没有佩戴纳粹的万字袖标,这实在有些不寻常,不过也没有人对此有所意见,只因为对方是纳粹党的领袖,第三帝国的元首。
除了元帅军衔肩章之外,制服左臂上还缝着一枚元首大本营的黑鹰臂章,袖口上也缝着对应的袖标。帝国元首没有扎武装带,只在裤腰左侧佩挂了一柄陆军礼仪短剑。
徐峻知道如何做更容易拉近自己与普通官兵之间的距离,战士们想要看到的是一名铁血的军事统帅,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名贵花瓶。
这其实就是他在欧洲前线指挥作战时的装扮,参加阅兵的德军官兵中有不少人,曾经亲眼目睹帝国元首穿着这样一套制服,视察本部队的阵地与防线。
“敬礼!”随着指挥士官嘹亮的发令,炮兵们端坐在半履带火炮牵引车的座椅上,神情庄严的向帝国元首致以军礼。
法莫公司生产的sd.kfz-9半履带牵引车是德军重炮部队的主力装备,在目前欧洲军用装备的序列里,暂时还找不到能够替代它的车型。
英国和法国也有性能比较接近的重型牵引车,但是无论是越野性能和承载能力,还没有一款能够超越这种德式半履带牵引车。
徐峻清楚世界炮兵的发展趋势,即便是自行火炮型号层出不穷的二十一世纪,牵引火炮依然是各国陆军的绝对主力。
自行火炮是为了配合装甲与摩托化部队高速机动才开发出来的武器,为了获得上级需求的机动能力,往往要牺牲一些实战方面的性能。
而牵引火炮只要不是重到挪不动地方,那是想多大口径就多大口径,想多大倍径就多大倍径,想怎样嗑药就怎样嗑药,什么后坐力膛压装弹速度都不是问题,只要能把足够重的弹头扔向敌军就成。
二战自行火炮的极限记录是德国创造的,卡尔臼炮确实让苏军吃足了苦头,但也证明了把这种东西放在机动平台上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。
德军费尽心思只是为了把两吨重的穿甲弹头,扔向四公里开外的要塞目标,而同样的工作换成英国人来干的话,他们只需要随便拖几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出来改造一下,然后在弹仓里挂上五吨半的“高脚柜”或者十吨重的“大满贯”,再厚的碉堡都能一发入魂。
德军的炮兵在二战里表现的相当平庸,除了炮兵战术使用上的失误,还在于炮兵武器总体性能上的落后。这里主要说的是师团级别的重型火炮,大都还是世纪初的设计,先别说和开挂般的法国火炮相比了,有些指标甚至连意大利炮都无法匹敌。
徐峻想要改变这种现状,但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,因为一款重炮的改进不是拍一下脑袋或者画一张图纸就能搞出来的,大口径火炮铸造技术的改进只能循序渐进,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出一颗卫星。
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在技术储备方面依然有些不足,毕竟德国军工曾经荒废了十多年。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,在获得法国与英国的军工最新科技成果之余,德国还雇佣了一批两国的相关专家,开始展开新型支援火炮技术的开发。
但是留给德国的时间还是不够,徐峻目前只能调用法国和英国的现成火炮,来对德国陆军的炮兵力量进行补充。
说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,因为这是在平白增添后勤补给系统的压力,而德国的后勤系统在此之前早就已经不堪重负了。
总算是初期炮兵的主要任务是固定筑垒地带的火力压制,可以在一线大量储存弹药,这才分担掉了部分战时后勤系统的压力。
克虏伯生产的kanone18型一百七十三毫米加农炮,是一种先进的师级支援火炮,历史上四一年开始装备德军,用以取代性能落后运输困难的毛瑟18型二十一厘米加农炮,这种火炮可以把六十八公斤的高爆榴弹射向二十九公里之外的目标,被后人评为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远程压制武器。而台下那队半履带牵引车牵引着的,就是这种火炮的全尺寸木制模型。
真正的kanone18还在克虏伯工厂里进行一系列改进,在元首的“新想法”以及一堆专家的努力下,相信这种新型火炮诞生后,将会发挥出比历史原版更强悍的性能,元首亲口做过保证,所以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。
德国的炮兵方阵拖出了小两里地去,因为型号实在太繁杂了,徐峻看着这堆五花八门的各型火炮,耳边似乎能够听到后勤军官的绝望哀嚎。
不过观众却看得兴致勃勃,包括后面那些外国来宾们,他们都被这壮观的队形所震撼,这排列整齐的粗管子,在他们眼里就是强大国力的证明。
“斯巴拉西,卡嘎!(太棒了,阁下!)”小松大佐兴奋的叫着,同时不断按动着照相机的快门。
“看看这只愚蠢的黄猴子。”此时一个声音突然在后排响起,紧接着就是一阵肆无忌惮的哄笑。
ps:作者还在恢复中,谢谢大家的支持。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